「设计师这个称谓是大众对我们业务能力的一种肯定。设计师是最需要创意的群体之一,丰富的知识储备与充足的实战经验缺一不可」。张力最初创立公司时,仅有三四个人,随着业务的开展,公司切入了地产设计领域,受益于国内近十几年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人员日益增多,规模也逐步扩大。
现如今,公司近两百人的团队,从70后到95后,面对巨大的年龄跨度及多样的人员角色,张力开始对公司团队进行细致的定位与划分,分门别类,因岗而异,针对性地引导员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我们希望每个设计师都能根据他的个性与希冀的方向,找到他自己准确的定位」。不论你的性格是天马行空还是踏实稳健、慧心巧思亦或是勇于创新,在这里你都找到自己的归属。「在前进路上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沉淀,形成了一套专门服务于地产行业的设计体系与方法理念,在此基础上,内部的工作组织安排也会更加灵活多变」。

更多详细内容:获奖者The Winner | 对话张力 :设计是顺势而为,设计是水到渠成【获奖者第12期】
吴屹是设计师,是研究者,亦是设计与艺术教育推广者。相较于华语空间设计中显性的艺术门派风格,他更偏重于从实践探索,到理性研发与理论输出的全流程开拓。以不同的切入点,生发设计路径,引入逻辑,材质,技术,景观,在地文化等多元视角,呈现空间,形成研发,输出课堂,集结论文……在华语设计的历史大潮中,担当起多面的时代使命。
每个人都只是历史大潮里的一粒沙,融入时间,然后找到属于自我的定位点。有人随风飘散,成了不起眼的尘埃,有人历经磨砺,焕化成了熠熠生辉的珍珠。
社会大潮推动的成分,在吴屹的个人职业抉择中,发挥了尤为显性的作用。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吴屹本科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学院(如今已更名为江南大学),这所院校称得上是中国工业设计学科的摇篮。他所在的工业设计专业,当时在全国来说都可称得上顶级的专业。然英雄无用武之地,在当时整个国家经济皆依托于代加工生产的境况下,工业产品设计的土壤何其贫瘠?专业的发挥空间微乎其微,是吴屹之所以成为室内设计师的直接诱因。

更多详细内容:设计人物 | 致敬·吴屹:不断更新设计价值的先锋者
张烨,已从事建筑和空间设计行业十年,她的设计实践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新城规划、住宅社区、旅游度假区、酒店、商业综合体、养老社区、学校、办公、古城改造以及室内设计等多种类型。经验的累积,让她始终坚定:做设计,就是不断在研究人的过程。
张烨喜欢带着「叛逆」过生活、做设计。她曾毅然选择从北京孤身前往上海;30岁之际,回归白纸状态前往英国留学;回国创业之初,建筑专业的她一腔奋勇破圈室内设计,予外界留下「小户型设计专家」「玩转色彩设计师」等印象标签。
多年的经验沉淀,她擅长用建筑设计理性的逻辑思维与屋主感性的空间需求做博弈,经她之手的设计往往极聚个性化且契合屋主的生活方式。谈及未来,张烨说,她对设计的理解仍在不断进化。在给自己设立的清晰截点前,希望能在「小户型」「色彩」标签之外,找到长期专攻的自有理念。

更多详细内容:设计留学生 | 张烨:做设计,就是不断在研究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