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烨,已从事建筑和空间设计行业十年,她的设计实践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新城规划、住宅社区、旅游度假区、酒店、商业综合体、养老社区、学校、办公、古城改造以及室内设计等多种类型。经验的累积,让她始终坚定:做设计,就是不断在研究人的过程。
张烨喜欢带着「叛逆」过生活、做设计。她曾毅然选择从北京孤身前往上海;30岁之际,回归白纸状态前往英国留学;回国创业之初,建筑专业的她一腔奋勇破圈室内设计,予外界留下「小户型设计专家」「玩转色彩设计师」等印象标签。
多年的经验沉淀,她擅长用建筑设计理性的逻辑思维与屋主感性的空间需求做博弈,经她之手的设计往往极聚个性化且契合屋主的生活方式。谈及未来,张烨说,她对设计的理解仍在不断进化。在给自己设立的清晰截点前,希望能在「小户型」「色彩」标签之外,找到长期专攻的自有理念。

更多详细内容:设计留学生 | 张烨:做设计,就是不断在研究人的过程
「设计师这个称谓是大众对我们业务能力的一种肯定。设计师是最需要创意的群体之一,丰富的知识储备与充足的实战经验缺一不可」。张力最初创立公司时,仅有三四个人,随着业务的开展,公司切入了地产设计领域,受益于国内近十几年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人员日益增多,规模也逐步扩大。
现如今,公司近两百人的团队,从70后到95后,面对巨大的年龄跨度及多样的人员角色,张力开始对公司团队进行细致的定位与划分,分门别类,因岗而异,针对性地引导员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我们希望每个设计师都能根据他的个性与希冀的方向,找到他自己准确的定位」。不论你的性格是天马行空还是踏实稳健、慧心巧思亦或是勇于创新,在这里你都找到自己的归属。「在前进路上我们也在不断地总结沉淀,形成了一套专门服务于地产行业的设计体系与方法理念,在此基础上,内部的工作组织安排也会更加灵活多变」。

更多详细内容:获奖者The Winner | 对话张力 :设计是顺势而为,设计是水到渠成【获奖者第12期】
华语设计发展的迷人之处,不止在于改革开放后开拓者们前赴后继的开荒,为这一行业打下一片蓬勃的江山,更在于其荒芜的土地上,生发出了种种可能性,盛放出不同生长路径的花开。
每一位设计大师的个人讲述,皆是华语设计大史记的某个篇章。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吴刚的设计之路丝丝入扣,十分精彩。设计世家的传承,标准的“三好生”,全球的格局,领域的绝对竞争力……一系列精准地落在时间点上,让他仿佛顺理成章的成为人生赢家的代名词。
“为设计而生,好像写在了我的血液和DNA里”。设计为与生俱来的使命召唤,对吴刚来说毫无夸张和做作,因为一切有迹可循。父亲吴望文是原上海美术设计公司的设计总监,亦是颇有声望的艺术家,每日忙碌到很少有时间刻意授以美术教育,或去定向培养他,画画和艺术对幼时吴刚却是潜移默化的日常浸润。儿时家里最常见的场景便是父亲伏案完成自己的美术工作,他便在旁边默不作声,模仿并绘制着自己的画作。
更多详细内容:设计人物 | 致敬·吴刚:酒店设计半壁江山书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