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行业观,设计是拥有庞大体系的领域进化,以生活观,设计是可以改变生活的圆梦者。从业多年,孙华锋的设计之路,是二者交织并行的历程,从设计的道路探索,到创立品牌,再到以设计圆一个个关于生活的梦想,他步履不停,匠心如初。
个人或者公司的设计品牌建立至关重要,在中国室内设计刚刚萌芽之时,孙华锋便具有了这样的品牌意识。他是室内设计师最早品牌化的代表,也是最早成名的中原设计师,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孙华锋始终在强调立品牌的根本,是靠作品说话。不管是要做一个出色的设计师,还是成就一个知名的设计品牌,都需要设计师练好内功,输出具有价值感和辨识度的设计作品。在他过往的设计探索中,这便是重中之重。从早期餐饮、会所等商业项目的获奖无数,到后来《梦想改造家》为多个不同境况的家庭圆空间生活之梦,他被行业的专业性认可,以空间之“暖”打动无数的大众,作品始终是其中的灵魂。
更多详细内容:人物 | 致敬·孙华锋:以设计改变生活的“圆梦者”
N3年度大会(2022-2023)
主题:设计驱动型品牌
嘉宾:童慧明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BDDWATCH发起人

作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童慧明与工业设计有着近40年的渊源,在教学、实践、研究上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他发起创建了BDD WATCH(设计驱动品牌观察),致力于研究并推广一种极为特殊的品牌——“设计驱动型品牌”。N3大会上,童慧明通过设计公司与设计驱动型品牌的直观数据对比,根据目前设计行业的现实局限性分析,道出设计驱动型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设计产业模式正在发生变局,创业公司从初始非常容易定位向设计驱动型品牌发展,直接设定方向和目标。设计公司通过调整方向、业务重构走向设计驱动型品牌。规模企业通过品牌重塑、管理架构重构走向设计驱动型品牌,这是中国在下一个十年中会看到的变革趋势。工业设计服务成长的曲线已经在往下滑,设计驱动型品牌是拉动整个设计产业向上成长的第二曲线。
更多详细内容: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童慧明:设计驱动型品牌 |《21天,脑力经停站》
在人生的选择上,陳·彬似乎需要比别人面临更多的机会,是艺术家,还是教育者,抑或是设计师?但在人生角色上的纠结,在陳·彬看来只是时间的浪费。他认为,没有必要以某个单独的职业属性框定人生的所有可能性。
从绘画美术出身到版画设计,再到研习公共艺术,毕业后又在高校任教,并且成为空间设计师,身兼数职的陳·彬也没有时间去考虑,他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热情。而多种艺术经历也为他的设计提供了多重视角,成就了独特的陳·彬式的艺术与设计世界。

空间设计背后潜在的附加值是生活美学,通过设计带来生活的温度,这其中暗含了创作力量、创造价值、生活思考、人生理想等等。陳·彬希望,通过设计,每个人都能够住在自己精神世界的“桃花源”里面。这个梦想既大又远,但是理想不灭,步履不停。
更多详细内容:人物 | 致敬·陳·彬:突围时空边界的记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