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选择上,陳·彬似乎需要比别人面临更多的机会,是艺术家,还是教育者,抑或是设计师?但在人生角色上的纠结,在陳·彬看来只是时间的浪费。他认为,没有必要以某个单独的职业属性框定人生的所有可能性。
从绘画美术出身到版画设计,再到研习公共艺术,毕业后又在高校任教,并且成为空间设计师,身兼数职的陳·彬也没有时间去考虑,他有的只是对生活的热情。而多种艺术经历也为他的设计提供了多重视角,成就了独特的陳·彬式的艺术与设计世界。

空间设计背后潜在的附加值是生活美学,通过设计带来生活的温度,这其中暗含了创作力量、创造价值、生活思考、人生理想等等。陳·彬希望,通过设计,每个人都能够住在自己精神世界的“桃花源”里面。这个梦想既大又远,但是理想不灭,步履不停。
更多详细内容:人物 | 致敬·陳·彬:突围时空边界的记忆新生
以行业观,设计是拥有庞大体系的领域进化,以生活观,设计是可以改变生活的圆梦者。从业多年,孙华锋的设计之路,是二者交织并行的历程,从设计的道路探索,到创立品牌,再到以设计圆一个个关于生活的梦想,他步履不停,匠心如初。
个人或者公司的设计品牌建立至关重要,在中国室内设计刚刚萌芽之时,孙华锋便具有了这样的品牌意识。他是室内设计师最早品牌化的代表,也是最早成名的中原设计师,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孙华锋始终在强调立品牌的根本,是靠作品说话。不管是要做一个出色的设计师,还是成就一个知名的设计品牌,都需要设计师练好内功,输出具有价值感和辨识度的设计作品。在他过往的设计探索中,这便是重中之重。从早期餐饮、会所等商业项目的获奖无数,到后来《梦想改造家》为多个不同境况的家庭圆空间生活之梦,他被行业的专业性认可,以空间之“暖”打动无数的大众,作品始终是其中的灵魂。
更多详细内容:人物 | 致敬·孙华锋:以设计改变生活的“圆梦者”
我设计的不是生活,是人生。室内设计是建筑的延伸,不是美术的边缘。
——邱春瑞

关于文化,历来有两种表述:一种是以哲学、历史、文学等为系统观念的文献学的表述,主要是以抽象的文字记载而传世;一种是以音乐、绘画、器物等为系统观念的艺术学的表述,主要是以具象呈现的方式留存。空间设计作为一种写实性的艺术表现,一般被归类为第二种文化表述。
集建筑、设计、哲学、系统知识研究、管理等于一身的邱春瑞,探索厘清出哲学层面的“观念表达”与设计作品的“内在逻辑”,兼顾了文化的两个层次,用干净的设计语言直击纯粹,自然而然创作出哲学与设计的协奏和弦。
更多详细内容:人物 | 致敬·邱春瑞:“设计师”OR“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