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最热的消息,非RCEP莫属了!历时8年“长跑”,这个涵盖东盟十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的全球最大自贸区协定,终于于11月15日正式签署!
据智囊团分析,到2025年,RCEP有望使成员国出口、对外投资库存、GDP分别比基线增加10.4%、2.6%、1.8%。
具体到家居建材行业,RCEP魔力除了零关税,到底短时间内会带来哪些变更?又能产生哪些深远影响?下面就和设计周一起来看看吧。
出海设厂高峰将至?
RCEP延长了全球家居产业链的分工,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参与国际家居产业链分工的成本,导致产业外迁的趋势未来或进一步加速。
“2年前,我们就想在越南投资建厂,但一直摇摆不定”。广东一家中等规模家具厂商告诉笔者,越南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了20%左右,且越南政府有意重点发展家具制造业,此外,转移越南能够规避与美国的贸易摩擦、间接受益欧盟-越南自贸协定,进而开辟国际市场。但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等,都影响了企业家们的最终决策。
犹豫是最大的刽子手。“去年海外没有建厂的出口企业,业绩下滑非常严重。”玺堡家居电商负责人吴政光坦言。以美国为例,2018年我国出口至美国家具产品金额占全部家具产品出口金额比重达到39.5%,占我国家具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约36%,但近几年高额的关税和反倾销税,都大大影响了家具企业的经营。
#??#
(以上图片及资料来源: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华泰,立鼎产业研究中心,侵删)
相比之下,一些当机立断、果断进行全球化产能布局的家居企业显然将率先受益品牌出海战略,尤其是海外收入占比较高的成品家具行业。
例如敏华控股、梦百合、喜临门、美克家居通过自建或收购完成了在泰国的工厂投资建设,顾家家居在马来西亚、越南投产了新工厂,大自然家居布局了柬埔寨的地板厂房,宜华生活在澳大利亚布局生产基地,曲美家居收购在东南亚设有工厂的挪威品牌Eknores,此外还有永艺股份、恒林股份的越南建厂计划……
RCEP签署后,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一揽子措施,尤其是投资准入条款相关规定,会进一步凸显出东盟的比较优势,并有助于构建家居企业在本区域内的供应链与价值链。
未来,企业因域内统一的规则体系,而降低经营成本,减少经营的不确定风险,使得企业更加安心,资本市场上跨国家居产业投资也将会更加自由更加便利更加高效。由此,品牌出海热潮将从头部企业逐步扩大到更多头部和腰部企业。
出口迎来大利好
规模大是RCEP最为直观的一个特征。RCEP覆盖两个大的增长市场,一个是日本,一个是6亿多人口的东盟市场。
首先是对日出口方面。日本同美国市场一致,40%的家具消费依靠进口。但2006年至今,日本自中国进口产品加权平均关税税率高于进口自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产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税率。RCEP首次让中日两国达成关税减让安排,家具几乎全部产品将在过渡期后实现零关税,长期利好中国家具产品的对日出口。
#??#
东盟市场来看。RCEP成员国中,中国出口主要集中在东盟(14.4%),东盟内部国家,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又集中在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根据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相关数据,协议签订之前,我国木制品出口到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关税分别是3%、20%和1%,协议后将全部将至“零关税”。
#??#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家居作为以出口为绝对主导的市场,虽然成员国出口占比较低,但成千上万家企业中,不乏以东盟和日本为目标做差异化市场战略的企业,且东盟市场近几年增长迅速,整体仍然不容小觑。
此外,设计周认为,正如前文所说,无论是在东南亚设厂,还是收购国外品牌的形式,抑或经东南亚转出口,成员国营商环境的改进,都将间接或直接地利好美欧出口市场。
可以说,RCEP的签署具有划时代意义,它对家居建材行业的影响不亚于2001年中国入世WTO。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于整个家居行业而言,面临持续多年的增速放缓、以及今年以来复杂的大环境,而RCEP的出现,让家具人再次对世界充满了爱。如果想了解更多家居资讯,那就来设计周看看吧。
来源:中华地板网
#??#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难题”。
11月21日,湖北广水94岁的老奶奶行动不便,为了社保卡激活,被人“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在网络上引发热议;11月23日,湖北宜昌一老人冒雨用现金交医保被拒,工作人员告诉老人“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你自己在手机上支付”,此事接连上热搜,引起社会关注……
01、国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鸿沟
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遇到的问题,国家出手破除老年人智能鸿沟,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
《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设置必要的线下办事渠道;开发设计适老智能应用,为老年人社交娱乐提供便利等20条具体举措要求。
#??#
02
万亿级蓝海市场,
智能家居发展需立足于“适老性”
人口老龄化是国内社会没有逃开的局面,老年人口数量“强壮”增长,尤其是最近几年。到2025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三亿,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也有望超过二十万亿元。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不容小觑,面对万亿级蓝海市场,智能家居企业也十分关注中老年市场。
设计周了解到,老年人虽然数量巨大,对现在的智能家居接受度却很低。这并不是老年人不接受智能产品,而是太过聪明的功能成了他们使用的障碍。但随着老年人逐渐弱化的生活能力,其更需要智能家居的辅助,尤其是适合他们使用的产品。
同时,国家政策也支持企业研发“适老性”产品,除了上述《实施方案》外,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已经引发社会对智慧养老,以及依托科技创新助力养老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关注。
因此,设计周认为,智能家居企业在建设发展时也需立足于“适老性”特性去研发产品,需注重老年群体的用户体验以及安全保证。
03
如何实现智能家居“适老性”改造
从老人需求出发,分级分类改造
从老人需求出发,实行差异化的住宅适老化,“一户一设计”。我国《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将老年人分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和介护老人,这三类老人有不同的需求。自理老人主要以预防为主,在改造时要注意培养老人自主生活的能力,进行适度适老化,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介助老人需要安全的助力,帮助其实现自理生活,恢复尊严;介护的老人需要更高程度的适老化环境。
培育多方主体,借力社会资本
面对日益增长的居家养老需求,仅靠相关部门单方面的推动所能实现的成效非常有限。在行业初期,具体的实践路径还不够成熟,跨界的合作也不够深入。
以适老化改造来说,该领域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大可跳出传统思维限制,将更多的市场主体考虑在内,从适老化家具配置过渡到适老化环境的营造,从注重功能效用过渡到考虑整体的效果呈现等。
发展市场产业链,实现全流程标准化
虽然适老化改造在当前仍处于市场初期,据相关研究机构预测,适老化改造的市场规模达万亿级,全流程的标准化至关重要。客户服务、运营、业务合作、标准认定、人才培养等方面是一个整合产业链,这就需要政府及有关权威人士在标准认定方面建立起相应的行业标准,促进行业合规、理性发展,提升合作沟通的效率。
深耕科技,将适老化与信息化、智能化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慧养老产品嵌入老年人的居家生活环境中,小到感应灯,智能拐杖、紧急呼救器,大到智慧信息平台,均可服务于改善老人社区居家生活品质。
#??#
信息化、智能化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服务。适老化设计并不只是做加法,同样也要学会做减法,正如在业界推崇“适老化”的同时,也有人提出“去适老化”。
“去适老化”不是说要将适老产品去除掉,而是主张“隐性适老”,多用科技产品一键式解决那些需要动用极大工程量的问题。
以上是设计周关于智能家居的资讯,如果想更深入了解,那就来设计周展会现场吧。
来源:中华顶墙网
#??#
“现在衣柜行业竞争激烈,加之营销渠道多样化,渠道成本不断提高,我们表示压力很大。”某一衣柜企业的负责人说,随着传统渠道的卖场租金、新店运营成本不断大幅上涨,衣柜企业的经销渠道正在面临着高成本的挑战。然而,衣柜企业为何会出现渠道成本上升问题,而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广州设计周就为您讲一讲。
直面衣柜企业渠道成本上升现象
在业内人士看来,促使渠道成本上升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运营成本的不断提高。根据目前市场发展的情况来看,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衣柜企业的工人成为“香饽饽”。众所周知,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工人是生产产品的主体。从购买原材料到变为成品,工人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没有工人就意味着没有产品。为了留住优秀人才,企业也不得不提高工资和提成,这必定导致企业渠道运营的人力硬成本继续上升。
其次,大卖场的无序扩张也是导致成本增加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城市衣柜卖场的数量已经接近饱和,甚至出现过剩现象,对于企业而言不但增加了开店成本,如果卖场经营不好,造成倒闭关门,企业还要承担高额的损失。衣柜卖场过度扩张,在一些城市的布局也不合理,导致出现了虚假繁荣,而这些产生的不良后果也要企业来承担,企业的渠道成本自然水涨船高。
#??#
衣柜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求发展
对此,在控制渠道成本方面,某专家认为,渠道成本上升问题不容忽视,衣柜企业要建立完善、有效的成本管理机制。
据广州设计周了解,某衣柜企业为避免人才流失,造成人工成本上升,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希望通过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留住人才。同时,还推出一系列员工福利政策,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爱。另外,企业还有一套完善的员工管理机制,经常奖励优秀的员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再则,企业特别注重人才储备,为抢先一步进行人才储备,抢先一步利用人才资源,企业加强对员工的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素养和技能。
另一方面,对于衣柜卖场过度扩张的现象,首先,企业了解当地市场情况和消费者需求,确保卖场销量稳定。再则,企业还会规划各卖场的距离,避免卖场数量过多,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现如今,衣柜行业竞争愈加激烈,企业渠道成本也不断上升。面对这两难的局面,衣柜企业除了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还要结合自身情况,调整相关策略,增强自身实力,才能在衣柜行业越走越远。
总的来说,企业的利润相对下降,企业的生存及发展难度却在相对增加,这就迫使衣柜企业的管理者改变营销策略,不断调整机制,以弥补渠道成本过高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以上是广州设计周小编带来的相关资讯,如果您感兴趣可以来到展会现场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来源:中华衣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