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和还原时间里的发生,是讲述大师进化之路最生动的方式。在温浩的故事脉络里,始终都指向主动而为的使命感,围绕着原创家具设计,他不遗余力去发掘每一面可能性,徐徐展开人生的进击。“先生活”创作人,知名策展人、设计学者,广州美术学院家具研究院院长……每一个人生标签的到达,铺垫良久,早有伏笔。
谈及华语设计之原创家具设计这一细化分支,温浩可算是其中的一脉宗师。让我们随着想象暂回那个贫瘠的华语设计时代,人人面对同样的空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为什么成功到达当下辉煌的是温浩?无他,主动一点,故事就开始了。

更多详细内容:设计人物 | 致敬 · 温浩:设计价值的长期主义者
张颖,曾于美国哈佛大学就读建筑与城市设计并获得硕士学位,随后任职于纽约SOM、丹麦BIG等世界顶级建筑事务所,2016年归国后创立URO设计工作室,并带领团队斩获多项国际顶级设计大奖。
作为哈佛归国女性设计师,张颖练就了设计感性与理性部分的平衡。其作品既有女性特有的「柔软」与「灵动」,亦不失建筑逻辑的「框架」与「克制」。 曾在哈佛选修商业的经历,使张颖做设计时跳出设计局限,以多维视角解决项目诉求。
「项目定位本身是实验性探索的最好契机」她说道。 在谈及URO设计的未来发展,张颖坦言道:比起固定的方向规划,更应追踪时代发展的核心行业,找到对的方向,再注入精力耕耘很重要。

更多详细内容:设计留学生 | 张颖:在哈佛,我跳出了设计思维的局限性
「起初我从事于园林设计行业,07年回广州后的一个偶然机会,我接触到了室内设计,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年园林设计的工作经历让欧伟东受益匪浅,在他看来园林设计中对空间的处理与意境的营造赋予设计师多维的空间叙事能力。「亭台楼阁、山水草木,园林设计中包含着许多空间序列与人文哲思,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同样适用」。
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时常存在许多困难与阻碍,设计要求的变更、与业主意见的分歧以及突如其来的变故都十分常见。每当与客户理念相悖时,欧伟东都会尽量在不影响整体环境的情况下引导客户用专业的美学逻辑看待空间。「我们希望空间的设计是风格统一的,但前提是我们要站在业主的角度出发,毕竟室内设计是为了提高业主的居住空间与生活环境,而不是展现自己的审美理念」。尊重业主的主观意愿,并在设计师的专业认知与业主的需求间达到平衡,这是一个优秀设计师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更多详细内容:获奖者The Winner | 对话欧伟东:静者潜心,以始为终【获奖者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