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余杭区西北角的青山村,是张雷设计与精神的乌托邦,这里是他钟爱一生的传统工艺与传统文化的起点,也是他立志为之奋斗一生的终极目标。这里距离最近的地铁站还有半小时有余的车程,事恰到好处的世外桃源,是繁华的止步,热爱的到达。
扎根于此,对传统工艺的热爱,设计的思绪与手作却飞速生长,最终及至在全球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设计表达,被全世界看见……
传统的未来,是终极理想,亦是设计命题。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挖掘中,张雷找到了平衡的可能,以及践行的路径。设计与创造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传奇可言。每一位到达当下的大师,都非起点便一蹴而就的神话,如何找到并接近于那个书写传奇的发生,才是其中探讨的真谛。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为根源和切入点,恰恰是张雷先试错,而后全力奔赴的笃定。

更多详细内容:设计人物 | 致敬 · 张雷:隐于山居,传统手工艺再生的践行者
邱思敏,于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选择留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尝试探讨更具实验性、创新性的设计。他曾工作于英国伦敦Samuel Wilkinson工作室、如恩设计研究室。2018年与弟弟邱思涛一拍即合共同创立了「QIU设计工作室」。
邱思敏负责产品设计,视觉传达专业出身的邱思涛负责品牌设计。兄弟联手「磨」出一套多维度探索研究设计趋势的组合拳,其设计案例作品往往极具设计张力且不失实用性。 注重「前沿思维」的邱思敏,对自然材料深有研究,坚信着探索新型材料的价值与意义。
他认为,设计师有义务思考如何能将普通材料,甚至是废料再度运用,发挥其更深层次的价值。 设计不是冰冷的,而应带有温度。从疫情爆发伊始,邱思敏深信着设计向善的滋养力量,开始用温暖的设计手法观察、记录着周遭,立身践行地用温暖的设计融合至冰冷的社会环境中。 设计师除了做出通常意义的「好设计」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推动社会进步。
更多详细内容:设计留学生 | 邱思敏:设计向善,用设计思维解决社会痛点
「我觉得我作为设计师并不算有天份的,但是我始终相信勤能补拙,尽力去做一个努力、真实而又不同的自己」。无论是对设计或是其他日常事物,许铭轩总是愿意去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其中,在他看来不光对人要「真诚」,对待事物也同样如此。许铭轩相信:「努力付出之后,时间会带给你想要的答案」。
2020年,35岁的许铭轩毅然从南京来到上海,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历程。对于设计师而言,上海是一座设计氛围浓郁的城市,是一处更广袤精彩的舞台,这里有着前沿设计与无限的可能。「上海整体的环境氛围其实是在推动着设计师们不断前行的,在这样优质的土壤下,许多客户与业主在一些新潮流的理解上可能更加敏锐,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对设计师也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离开南京熟悉的“舒适圈”后,许铭轩发现上海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切重新待启,但因此而来的阻力并没有让他感到焦虑,他将压力化为前进的动力,在不断打磨中提升自己。
更多详细内容:获奖者The Winner | 对话许铭轩:手不释卷心未止,学以为人绘生活【获奖者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