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留学生系列,聚焦海外留学归来的年轻设计师群体。中华文明深厚的人文积淀,让他们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撷取西方文化的精粹,而多年的留学经历,又为他们的设计风格赋予了独特的异域气质。这一活动的初心,不止是记录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东西方文化的互渗,更是企图发现一种崭新的设计萌芽,探寻设计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从英国利物浦大学到荷兰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再到如今回国,杨楠在英国、荷兰、中国这三方热土上分别埋入不同阶段对建筑设计的见解与热爱。
更多详细内容:设计留学生 | 杨楠:一场披着行者气质的青春壮行
「从事设计可以说是机缘巧合吧」。陈卓贤回忆道「大学时我是动画制作专业的,并没有选择室内设计」。随着毕业的临近,陈卓贤与大多数学子有了同样的焦虑,毕业之后我该做什么?他发现自己并没有从事动画行业的底蕴与发展机遇,不过在迷茫的同时,他也发现了另一条路:「在大学时候我组织过很多社团活动,去帮助店铺做一些空间展示规划,这也让我萌发了从事室内设计的想法」。
毕业后的陈卓贤开始与室内设计打起了交道,其中在澳门的工作经历让陈卓贤受益匪浅,与国外设计师的交流合作极大拓展了他的思维。「葡萄牙的设计师们更喜欢去做头脑风暴,让每个人的观点产生碰撞,触发彼此灵感,而不是选择自己一个人去摸索」。看着手握啤酒零食,充满欢声笑语的会议室,如同聚会般轻松和谐的氛围让陈卓贤很是向往,也让他更坚定地热爱自己选择的设计道路。
更多详细内容:获奖者The Winner | 对话陈卓贤 :设计漫途上的无畏者,生活旅程中的背包客
连志明的设计DNA里,是从开端便跬步不离的实践派型格。他于行动上扎实书写每一步,彰显出恒久的专注执着,于思考上却完全不设限于无界的流动,突破每一种可行性的结界。
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如果为当下的连志明对应人生状态,以上关键词无疑可串联起其哲思及处世境界,循着这样的精神路径,我们在时间与事件的交织中,或许能发现这位大师之所以到达当下的密码。
时间倒推回三十年前,当下的设计盛景还是所有人难以预测到的,包括当事人。严格来说,连志明的设计之路并非缘起于常规的科班学习。跟随父母事业发展的步伐,他早早便与北京这座城有了不解之缘。但出生于商人家庭的他,独独对设计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更多详细内容:致敬·连志明丨从有我到无我,去风格化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