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思考、热爱可以概括为我对设计的理解。」作为设计师,卞扬扬时刻都需要面对来自甲方、业主、施工团队的疑问。「每个人对于空间都会有自己的执着点,但设计是主观的,创造出合适的、合理的设计,并且贯彻自己的设计理念,这就是坚持的意义。」但坚持不代表固执,沟通的能力对设计师而言十分关键,再精巧的设计思维在落地前也需要通过表达来让他人理解,善于采纳客户的合理建议,将其融入自身风格是设计师的必修课。

如果说坚持是态度,那么思考就是一种能力。「设计师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专业、社会责任感融入到每个作品中,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让你的设计有落足点。」缺失内涵主旨的设计如同没有地基的建筑,摇摇欲坠。拥有极强逻辑性的卞扬扬通常在设计前会建立框架与立足点,深挖品牌或业主诉求,用设计阐述自身理念,只有深入的思考才能为空间赋予足够的力量。
更多详细内容:获奖者The Winner | 对话卞扬扬:「热爱」与「思考」的同行
连志明的设计DNA里,是从开端便跬步不离的实践派型格。他于行动上扎实书写每一步,彰显出恒久的专注执着,于思考上却完全不设限于无界的流动,突破每一种可行性的结界。
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如果为当下的连志明对应人生状态,以上关键词无疑可串联起其哲思及处世境界,循着这样的精神路径,我们在时间与事件的交织中,或许能发现这位大师之所以到达当下的密码。
时间倒推回三十年前,当下的设计盛景还是所有人难以预测到的,包括当事人。严格来说,连志明的设计之路并非缘起于常规的科班学习。跟随父母事业发展的步伐,他早早便与北京这座城有了不解之缘。但出生于商人家庭的他,独独对设计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更多详细内容:致敬·连志明丨从有我到无我,去风格化的践行者
设计留学生系列,聚焦海外留学归来的年轻设计师群体。中华文明深厚的人文积淀,让他们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撷取西方文化的精粹,而多年的留学经历,又为他们的设计风格赋予了独特的异域气质。这一活动的初心,不止是记录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东西方文化的互渗,更是企图发现一种崭新的设计萌芽,探寻设计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梁励德于香港长大,中学时期便留学英国,后赴荷兰代尔夫特大学修读研究生,多元的成长环境滋养了她独到的建筑观。回溯留学时光,梁励德于学习之外,用旅行与交友填满研读生活。也因此结识现在的合伙人Ben(博德朗)、Ruben(博乐文)。三者的人生轨迹发生重叠,因可持续等设计理念的契合汇聚成「叠术建筑」。
更多详细内容:设计留学生 | 梁励德:用可持续的逻辑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