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家具板块明显跑赢全市场。其中,软体家具企业顾家家居股价上涨8.22%,欧派家具也上涨8.26%,木地板赛道龙头大亚圣象更是大涨24.36%。
而在两个月前的研报中,广发证券就提出,在竣工周期后移、精装景气度向上、竞争格局优化三重因素的催化下,家具板块行情将至,有望带动板块估值向上重估。
实际上,从4月份以来,家具板块已呈现出明显的上涨态势。木业家具行业指数涨幅高达31.29%,龙头个股顾家家居股价从34.41上升至60.50,涨幅超过70%,港股敏华控股也高达137.65%。
那么,家具股此番大涨,是意味着家具板块整体开始启动,亦或是行情的尾声?广州设计周官网就来告诉您。
一般认为,家具行业具有典型的地产后周期性。根据新时代证券近期研报,住宅销售周期与家具销售周期变化之间存在6-30个月的时滞。国内疫情影响下,今年1-2月份国内住宅房屋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大幅减少44%、24.30%。但逐步复工后,地产开发投资也逐渐恢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上升1.9%。据广发证券研究所预计,2020年是此次实际竣工周期的释放阶段,疫情下竣工增速回暖时间将延后至2020年中后期。在随之而来的交房高峰的带动下,家具需求量有望迅速上升。
此外,精装房趋势也将带动配套家具需求向上。根据新时代证券研究所,我国2019年精装房渗透率32%,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增长空间。而精装房配套产品中建材、厨卫部品配套率均在90%以上。
也就是说,在政策支持下,若我国精装房渗透率提升,将进一步打开家具市场空间。
然而,前述的种种利好,更多地带来短期效应。如果从长期来看,家具行业又面临着怎样的前景呢?
家具市场的发展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城镇化空间的缩小、未来增速的放缓,将降低家具市场规模增速。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城镇化率提升至60.6%。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城镇化率到达60%后,整体增速便开始放缓。
#??#
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所研究员李国祥也指出,由于基数变大,现在整体城镇化速度略有放慢。长期来看,城市群增速的放慢使得土地拆迁、商业住宅需求降低,那么家具渗透率的上升空间也相应缩小。
另外,家具行业与房屋竣工面积的高相关度,也意味着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房住不炒”的大政策基调下,房地产未来销售周期的回升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就在上个月,中央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重申“房住不炒”政策,并强调坚持“三稳”目标,因城施策。地方层面,杭州、东莞等十余城市也收紧了房地产调控政策。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在中国商报采访中曾表示,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房地产市场也开始呈现出投资、销售双活跃局面。但在“房住不炒”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政策的引导下,预计土地购置面积增幅有限。7月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边际收紧信号已频频显现。
此前,在2018年房地产下行周期,以及国家地产调控政策趋严背景下,家具制造企业业绩也随之出现大幅滑坡。新时代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2019年,家具制造企业中15.05%处于亏损状态。
中国产业信息网也指出,地产红利的消退,较大程度上意味着家具行业的天然高增速难以为继。在地产“寒冬”,家具企业唯有加强自身综合能力,才能实现逆势增长。
实际上,在地产“寒冬”带来的家具“寒冬”,叠加互联网品牌竞争、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家具制造企业也确实在积极调整商业模式,以加强企业综合能力。
一方面,产品由大规模、机械化成品家具转变为定制家具。定制化家具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节省空间以及实现风格统一化的需求,在近几年市场空间快速扩张。
广州设计周官网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定制家具市场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其中定制橱柜市场渗透率超过60%。新兴年轻消费主体追求个性化和品牌的消费观念,有望扩大定制家具市场空间。根据亿欧网,近两年购买家具的90后群体中,74.7%会选择定制家具。
而定制家具从单一产品向全屋空间扩展,也是明显的趋势。数据显示,购置橱柜的消费者中,约69%选择购买整体厨柜,选择购买成品橱柜的仅占13%。
智研咨询认为,大家居能实现集体内部资源共享,协同效应显著,客单价的天花板也更高。在此趋势下,定制家具企业也逐步延伸产品线,丰富产品矩阵,争取步入“全屋定制+整装”。
另一方面,家具企业定制产品也开始尝试线上线下一体的O2O营销模式,并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如2018年4月,索菲亚与天猫联手打造了全国首家全屋定制智慧门店,消费者在线下智慧门店完成面部信号识别,生成新账号或绑定淘宝天猫账户后,即可在店内全程自主下单。另外,店内还设有3D场景漫游、云货架等,丰富消费者购买体验。
新商业模式的转变,有望改变原有的行业格局。新时代证券表示,随着个性化、高端化消费观念的演变,消费者更看重产品品牌、质量,产能规模大、品牌效应强的头部企业有望赢得中长期市场份额。
广发证券也认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场景下,头部卖场和家具品牌商线上营销引流更具优势,将加速零售端市场份额向头部聚集,龙头效应将更加明显。
那么,新商业模式还存在着什么问题,阻碍着行业格局的转变?
首当其冲的是产品同质化问题。对比市面上定制家具产品,无论是其外观还是材料都非常相似,并未体现出“定制”的特色。
#??#
中国产业信息研究指出,同档次定制家具产品较为相似,只是在质量管控、风格搭配方面略有不同。而产品同质化现象与家具行业低进入门槛、企业低研发能力密切相关。
而同质化的产品既使得家具行业格局分散,又导致品牌溢价能力低,从而降低行业整体利润率。数据显示,2018年九大家具上市公司总营收仅占国内定制家具市场12%的市场份额。从单一品类看,2019年国内定制橱柜CR4 仅 10.14%,与美国56.5%的 CR5相比,格局极为分散。
另外,同质化的产品导致品牌的低溢价能力,使得部分企业只能依靠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在某家具销售平台上,有消费者反映,定制家具产品外观都差不多,最后干脆通过价格选择家具品牌。由此,行业整体利润率受到负面影响。
“定制化产品+O2O营销”模式则对产品供应链提出更高的要求,品牌需要在个性化订单和规模化生产之间寻求平衡,争取实现个性化的规模生产。这不仅需要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生产系统,还需更高的商品分销、库存等供应链其他环节管理效率,对供应链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可见,虽然短期利好下家具行业有望迎来基本面回暖,但从长期来看,家具行业的竞争格局并未明晰。
而对于股价的连续大涨,一位私募投资总监似乎道出了行业Beta属性的真相:“市场好的时候讲投资逻辑,只要逻辑通顺了估值与长期发展都不重要,目前来看,家居行业的投资逻辑很顺”。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资讯,广州设计周官网欢迎您的到来。
来源:家具迷
#??#
由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共同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2020年8月份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为101.93,环比上涨17.36点,同比上涨0.85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8月销售额为752.86亿元,环比上涨16.11%,同比下降6.74%。2020年1-8月份累计销售额为4154.11亿元,同比下降33.75%。
8月BHI及分指数数据表
中国建材流通协会行业研究部就本期BHI数据解读:8月原本是建材家居市场传统淡季,然而今年8月BHI快速上涨至101.93,重回景气区间,创今年以来新高,且略高于去年同期,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效不断巩固,全国建材家居市场基本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2019年1月-2020年8月BHI与国房景气指数对比图
以上是关于建材家居市场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您来到广州设计周展做现场参观了解,这样对您了解这方面的资讯会有更大的帮助。
来源:家具迷
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什么生意有前景?
在线培训的火爆众所周知,市场需求大,但是几乎所有知名教育培训机构都布重兵于此,竞争激烈。
装配式装修的突飞猛进,却尚无多少人知晓,尤其是在重庆。
这种全新装修模式,所有装修部品都在工厂生产、加工,运到工地组装或拼接。新模式一是快速:采用干法施工、全程不用一滴水,一套三房户型基装不超过10天。二是环保:所有用材环保预制,现场施工二次污染为零。三是维修便捷:部品装配化、备件标准化,后期维护简单。
疫情之下,以上三点对装修业主具有莫大吸引力。这还只是表象。下面2020广州设计周就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装配式装修更深层次的影响,是其直击传统装修痛点、推动行业升级,在装饰装修的红海中,开辟广阔新蓝海。近日,兴证研究发布装配式装修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测算2025年装配式装修市场规模将达到6327亿元,年化复合增速为38.26%。
2020年,装配式装修的风口之年
装配式装修,并非新概念。
这是一个"舶来品"。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与装配式装修,发展日趋成熟,并获得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
装配式装修在中国的发展,始于2016年。政府主管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或措施,推动这一新生产方式在中国生根发芽。
2017年3月,住建部下发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以及配套管理办法等三大文件,明确2020年前全国装配式装修建筑占新建比例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需达到20%。这是迄今对装配式装修最明确的政策指标。
#??#
最近的三年,是装配式装修突飞猛进的三年:
2018年是中国装配式装修发展"元年",2019年是发展增速的一年,2020年将是互联网家装与装配式家装的风口之年。
说2018年是"元年",源于政策导向的普及。北京、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陆续出台装配式发展规划。截至目前,2020广州设计周了解到,全国有超过20个省市出台相应补贴政策。
政策刺激下,敏锐的大机构开始搭建平台、挺进装配式装修。目前,这一趋势已从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西区延伸。第一批吃螃蟹的,肯定是赢家。后来者错过了先手优势,或许又将掉入红海。
装配式装修,模式核心是"平台"
住建部统计显示,2018年新开工装配式装修建筑面积为699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全装修建筑面积的比例为5.77%。2019年新开工面积为4529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全装修建筑面积的比例为18.97%。
一年之间,同比增长547.93%。发展如此快,源于装配式装修的模式胜利。
中国装饰装修行业迄今20多年,一直呈"大行业、小公司"的格局。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数据,2018年中国装饰装修行业总产值已达4.25万亿元。但是,当年行业CR3(即行业业务规模前三名)营收市场占有率仅1.15%。
传统装饰装修龙头企业成长受限的主要原因,是人工依赖严重,现场管理成本高。这一难点,对"重工厂、轻现场"的装配式装修并不存在,新模式的核心是"平台"。
以重庆装配式装修的首家推进机构,重庆凯德伦装配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机构从2019年落户两江新区,斥重金、用近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从10分钟出图的设计系统、到装修全部品上游工厂的模式全链条搭建。
在此模式下,装修部品全部工厂预制,现场只剩下工人组装工作,可以做到设计所见即所得的交付效果。对于装饰装修行业,这是史无前例的突破。
装配式装修下一步,标准化连锁?
装配式装修是有门槛的。仅"装修全部品工厂环保预制"这一条,就将绝大多数传统装饰装修机构挡在了门外。
在此门槛下,装配式装修蓝海,很可能将分为上、下两个层级:
上游层级,是资金与机构的战场。搭建平台,完成模式全链条;同时,依据2017年住建部颁布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中明确给出了装配式装修的要求,完成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协同的流程。这是装配式装修的顶层设计。
下游层级,是面对庞大装修业主的业务单元。它们从市场拿到装修业务,依托于装配式装修平台获得供应资源,用经过培训的工人完成装配化施工。
#??#
品部件供给改善。装配式装修现场只需要安装工人和电工,相比于传统装修工人数量和工种数量均明显下降,现场管理更容易,能够沉淀用户口碑。重庆凯德伦推进这一年多来,所有承接的装配式装修工程,无一例投诉,用户满意度100%。
顶层设计完善+部品部件供给改善+用户口碑沉淀,让让装配式装修的标准化连锁成为可能,或者说是必然。
以上就是2020广州设计周为您带来的精彩内容,如果您想做更深入的了解,欢迎来到我们的展会,一定会让您有更多收获的!
来源:家具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