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潮州提出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此前,南安、台州也出台了千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潮州、南安、台州均是我国重要的卫浴产品生产基地。下面就随广州设计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潮州:
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
近日,广州设计周获悉,潮州印发《潮州市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行动方案》,进一步推动潮州陶瓷产业做大做强,促进陶瓷产业规模、质量双提升,着力打造世界级的陶瓷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进一步擦亮“中国瓷都”品牌。
方案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潮州全市陶瓷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到2025年底工业总产值达到千亿元级,规上陶瓷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潮州全市陶瓷生产企业基本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互联网++技术应用逐步普及,力争到2025年底陶瓷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达到50家以上。
#??#
南安:
打造石材、水暖厨卫、机械装备、日用轻工、电子信息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除了潮州之外,2014年南安正式出台要打造石材、水暖厨卫、机械装备三大千亿产业规划。近日,在三大千亿产业规划基础上,南安市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南安将打造石材、水暖厨卫、机械装备、日用轻工、电子信息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力争用2-3年石材、机械装备产业突破千亿,打响“石博天下、水暖万家、机筑世界、日用惠民、智领未来、芯动全球”六大产业名片。今年上半年,日用轻工规上产值186.65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长势头强劲,有望打造南安第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台州:
力争智能马桶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2018年,台州市出台《台州市智能马桶产业培育工作方案》,对台州智能马桶产业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时间和路线规划。台州市推出龙头培育、质量提升、创新发展、产业链优化升级、招商引资、引智育才、市场拓展等七个行动计划,精准、高效地突破智能马桶产业发展难题,加快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根据方案,力争到2023年,台州市智能马桶年产量突破2000万台,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实现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以上,其中50亿元以上企业4家以上,争取5家以上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台州“制造之都”最具创新活力的千亿级产业之一。
以上就是广州设计周为您带来的精彩内容,如果您想做更深入的了解,欢迎来到我们的展会,一定会让您有更多收获的!
来源:家具迷
#??#
竹子曾被誉为“穷人的材料”,但由于它环保高效又优雅,一跃成为当之无愧的新时代生态材料。尤其是在木材短缺的现下,可持续、绿色环保的竹材无疑是取代木材的一个好选择。下面设计周就为您介绍一下竹材的好处。
“以竹代木”的优势
我国是一个木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木材消费大国。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方面对木材呈上升趋势;加之基于各种原因,木材供给将大幅度减少,未来我国木材供需矛盾也将日益突出。
为应对难题,我国一边加大原料进口,一边扩大速生商品林面积。然而缓兵之计,仍解决不了核心问题。进口木材,增加风险;发展原料林,周期过长。产业发展遭受制约,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事实上,多年来,木材短缺这一问题已给国内相关行业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如,2010年相关报道数据显示,国内木材价格总体涨价达10%以上,最高涨了近1000元。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当时的家具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不少家具企业开始考虑转向生产原料价格稳定的竹材家具。
#??#
竹材不仅价格稳定,还是我国的优势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竹林面积最大、竹产量最多的国家,被誉为“竹子王国”。而且,一根竹子两三年即可成材,生长周期远远短于其他速生树种。其优势表明,以竹代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如竹材能够替代原木材、货运箱底板、木底板、木地板、墙面装饰木板、家具用木材、纸浆造纸用木材、木质用品、木工艺品、绿色木、观赏苗木、开荒林、防风林木,以及生物用药、森林旅游康养等。此外,竹材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替代钢铁和瓷砖等材料。
与此同时,“以竹代木”除了能有效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还能缓解碳排放和生态环境等问题。据测算,利用1吨竹材将减少森林砍伐3.9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2吨。
竹与木的应用对比
从室内延伸至室外,从地板发展到家具、装饰、建筑。经过十来年的推广实践,竹材成功地在竹质风电叶片、户外材、室内装饰材、门窗、家具等方面进行了示范应用。特别是大规模应用于户外景观搭建,完全展现出了竹材的优质性能。
弧形原态重组竹材制作技术属国家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它的诞生将改写竹板(方)材生产历史进程,被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重点研发计划。弧形原态竹材有其自身的特点,竹子原态加工,保持了竹材天然结构,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竹材物理力学优势;一次性重组技术扩大到5厘米厚度,可以加工成所需要的任意长度重组材料;可任意进行锯截、刨削、镂铣、开榫、钻孔、砂光、装配和表面装饰;经高科技处理,使用防水环保胶黏合而成,封闭性好,可有效防止虫蛀和霉变,具有吸水膨胀系数小,不开裂和不易变形,清新无甲醛;抗压、抗震和抗剪能力强,密度分布均匀等特点。
再具体到案例。上海崇明岛湿地公园,重组竹搭建的栈道在金黄的芦苇荡中延伸,自然和谐,经过3年的风吹雨打,与同时铺装的木板栈道形成鲜明的对比。重组竹依然保持原有的“姿态”,而木板近水部分已腐朽、铁钉生锈,远水部分已出现干裂现象。
据设计周了解,户外应用对材料要求十分苛刻,要受得了极寒、极热的气温,耐得住长时间的暴晒与浸泡,更重要的一点是材料要安全环保。而重组竹材料耐候性非常强,风格自然,产品环保,户外使用寿命可超过10年,其性能甚至优于拥有一定“口碑”的进口木材。
随着推广应用范围的扩大,重组竹产品已在美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26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应用。
竹材能完全取代木材吗?
竹材的“好处”这么多,那么,竹材能完全取代木材吗?
就目前而言,竹材还尚不能完全取代木材。据悉,截至2018年,中国竹产业产值高达2 456亿元(图2),占林业总产值的3.2%,比2006年增长3.93倍,发展迅速。但是,从竹业产值在林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来看,竹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远未达到补充“木材资源”的目的。
业内有观点表示,我国竹产业界应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和展望竹材利用的途径,竹材加工业必须在充分了解竹类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加工,合理地加以利用,摒弃“以竹代木”观念,努力生产各种附加值高的“以竹胜木”产品,实现竹材加工产业的战略转移。
#??#
而要实现“以竹胜木”,有业内人士也表示,竹林经营的目标应该是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可持续。高产是基础,也就是资源要丰富,才能形成产业;优质就是竹资源质量要好,要符合加工的需要;高效就是要开发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不能一味依靠消耗资源来换取利润,要低投入、高回报。同时要坚持一二三产联动。一产是种植业,要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和质量;二产是要大力发展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提高资源附加值;三产就是发展贸易,开拓竹产品市场空间。只有三产联动,竹产业才能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对于竹资源的工业化应用已处于世界前列,但我们过去的竹产品主要局限在竹胶合板、竹工艺品、生活用品等物理应用方面,还未完全将竹资源开发利用到“极致”,而实际上,竹产品的开发利用范围是很大的,前景也非常广阔,“以竹胜木”或许值得期待!
如果您对以上介绍感兴趣,欢迎您来我们设计周,做更深入的了解!
来源:家具迷
#??#
2020年开始,广州设计周联合新加坡设计机构Blakk,组织权威专业的评审团,发起《广州设计周推荐品牌》评选,每年度甄选泛家居行业中品牌美誉度高、产品设计优、渠道信用好的优质品牌或企业。出版并发售一套《广州设计周推荐品牌年鉴》专刊,一方面为设计师和经销商提供更优的品牌参考,另一方面为提升人居生活审美方式作出积极贡献。
更多详细内容:征集|「广州设计周推荐品牌年鉴」,设计驱动品牌弯道超车